市民邮箱登录 用户名: 密码:   繁体版  
首 页 信息公开 民族事务 宗教事务 互动交流 公共服务 机关风采 专题聚焦
 
滚动新闻:
  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专题聚焦 > 学习十九大精神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
文明(市道教协会 张崇达)
发布时间:2018-03-21   文章来源:市道教协会

  “文明”一词,最早出自《易经》“见龙在田、天下文明。”

  习近平总书记《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》(2013年5月4日)指出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。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,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。”

 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,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文明之一,又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、延绵至今的文明,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包括道家文化,推动世界文明进程,一直影响到今天人们的生活。

  建国后、改革开放以来,道教徒继承道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,拥护共产党领导,坚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,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,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文明建设。道教界和全市人民一起,响应杭州市委市政府做“最美杭州人”等号召,以宗教活动场所为平台,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
  践行文明,无年龄之分,无地域之别。在杭州,“看不见、摸不着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正如同一颗颗金种子,深深植入市民心中,越来越多的市民自觉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。

  有一件震撼人心的事,大家应该都记忆犹新,就是2011年7月2日,杭州市民吴菊萍没有丝毫犹豫,用她纤弱的双臂接住了从10楼坠落的女孩子。女孩子安然无恙,而吴菊萍却手臂骨折。以此为契机,当年杭州市委号召全市展开了“最美”现象讨论,将人们心中的真善美激发出来。

  从那时起,在杭州市拱墅区涌现出了人人称赞的“周伟法理发”“冯正兴磨剪刀”“外语志愿服务队”等10支学雷锋品牌队伍;在江干区,3.8万多人戴上红袖章,常年参与“万人大巡防”工作,倡导文明,维护秩序。在十字路口,头顶上有遮雨棚。在繁华的道路旁,杭州建设了近3000个城管环卫爱心休息点,让环卫工、交警、拾荒者可以在此休憩……在践行文明者当中,有年逾古稀的老人,也有10多岁的少年。

  统计表明,近年来杭州各行各业涌现了7名全国道德模范、130多名省级和市级道德模范、1.9万余名各级各类“最美人物”。按照道教说法,他们才是当今的活神仙。因为“慈悲利济”“积功累德”回报社会、服务社会是道教的核心信仰。

  来我们大仙庙烧香的老人们说:他们出门喜欢坐公交,因为每次都有人让座。司机看到老人上车,会按下让座播音提示,等到老人坐稳后车才缓缓开动。这样的细节,在杭州比比皆是。骑自行车,杭州有专门的骑行道路,你不用害怕机动车会来抢道。

  那么这些“最美”的文明形象是如何形成的呢?虽然说“最美”文明行动是自发的,但“最美现象”的形成与制度规范却分不开。“礼让斑马线”常常是外地游客对“最美杭州”的第一印象。多年前,杭州市公交集团在调研中发现:公交车发生的交通事故中,斑马线前的事故率最高,且多为恶性事故。2007年,杭州制定《公交营运司机五条规范》,明确规定“行经人行横道时减速礼让”。开始时,许多司机第一反应是:不习惯!但杭州动了真格:派管理人员到处蹲点巡查,不遵守的司机会被扣掉当月的“安全奖”,且接受处罚。

  好风尚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。大家应该都还记得,2011年4月6日起,杭州交警在市区多条斑马线前现场摄像,重点整治“不让行”行为。密集的“文明出行”宣传与强力的交通整治双管齐下,公交车开始变自觉了。两年后,出租车也加入到“礼让大军”中。渐渐地,私家车也主动让行。从这里可以看出来,文明行动也需要引导。如今,这项行车规范变成了杭州司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。在杭州市区主要道路上、斑马线前,公交车等车辆的礼让率基本达到百分百。

  价值观“看不见、摸不着”,怎样才能如一颗种子般深植人心?培育良好道德风尚,离不开党委政府引领。提升人文素养是引导广大市民,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,杭州对此尤为看重。通过图书馆免费开放、千个学习书屋进社区等活动,杭州在建设“人人皆学、时时能学、处处可学”的学习型城市上下足了功夫。运河边、城市阳台、快速公交站、公园、社区,随处可见一座座“漂流书亭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考察时,看到“漂流书亭”后,称赞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有特点。

  杭州还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,成为全球首批、全国首个加入该网络的城市……点滴书香,让精神文明的种子在每个居民的心中生根发芽。

  一桶凉茶,一条长椅……在一年中最热的日子、一天中最热的时段,杭州各社区都会摆出凉茶摊,一群公益志愿者在这里坚守服务,免费供居民、广大游客饮用。

  每年夏天,杭州道教在各宫观内放置消暑凉茶,免费供广大信众游客饮用,多年来还和所在地街道、社区联合举行送凉茶到社区活动。

  这些故事告诉人们: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己深植社会的沃土之中,百姓心中蕴藏着向善向美的强大能量己自觉迸发,许多人己自觉投身精神文明建设。在杭州,广大市民的行为与杭州的“最美”现象己经实现了同频共振。

  多年来,杭州人践行文明行动得到全世界的瞩目,随着2011年6月西湖申遗成功,2014年6月22日,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,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,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。

  大运河申遗成功后,拱墅围绕打造运河文化名区,建设运河文化带,出台政策,扶持非遗名人、群众性文化团队,打造“民星大舞台”等群众性文化展示平台,推动形成覆盖全区的“一街一品”宣传文化品牌。生活在运河边的拱墅人,将以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为契机,加快建设运河文化带和运河文化名区,更加倾力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,让运河岸的桥、塔、寺、庙、码头、博物馆、历史街区散发新的文明之光。

  


本网站最佳浏览分辩率1024*768、IE6.0以上
Copy right(C) 01365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备案证编号:浙ICP备 05000003   网站标识码 3301000026   网站地图
地址: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E座18楼 ,邮编: 310016,邮箱:mzj@hz.gov.cn   联系方式0571-85256844
技术支持: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(http://www.trs.com.cn/)
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0929